近期浏览 期刊档案 全文阅读 专访 书评 译者随笔 优先出版 海外原创
资讯中心
——国际简讯 ——国内简讯 ——期刊导航 ——新书推介 ——专题研究——案例集萃
2025年  第5期   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城乡发展与规划研究

本期主题

中国规划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实践与适应性转化策略研究 本文追踪中国规划“走出去”的步伐,梳理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状况,在分析相关法定规划体系架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对中国规划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实践特征和规划技术标准应用情况等进行总结,并识别存在的问… 王兴平 彭思伟 陈骁 刘浩宇(49)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国内与国外城市合作联系水平评估研究 本文基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维度,构建评估国内与国外城市合作联系水平的指标体系,从单一维度和综合维度分析国内与国外城市的合作联系程度,… 方煜 何斌 刘菁 史凯旋(34)
中国境外产业园区的土地发展权共享模式研究——以湄公河流域国家为例 中国境外产业园区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实现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其本质是园区土地发展权的分配。现有境外产业园区正迈向高水平本土化阶段,土地发展权共享是园区开发主体处理东道国制度与园区空间发展间关系的集中… 李冬雪 苏甘·祁潘雅 杨子江(37)
埃塞俄比亚国家发展规划演变研究——基于2000年以来五版规划的比较 国家发展规划在埃塞俄比亚(下称“埃塞”)国家规划体系中居最高地位。笔者从政策制定背景、发展目标和重点领域、发展战略、规划实施机制四个维度回溯2000 年以来埃塞五版国家发展规划的宏观演变特征,并基于文… 赵胜波 许闻博 高翰(33)
全球化与地域化——中亚五国规划标准演化与比较研究 在全球化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本文聚焦中亚五国规划标准体系的时空演变规律。通过CiteSpace 知识图谱工具,系统梳理1991—2022 年间哈萨克斯坦等五国规划标准的三阶段演进脉络:苏联时… 陈骁 李恺仑(31)

城乡研究

城市网络韧性的理论缘起、概念辨析与分析框架 城市网络韧性是城市网络研究与区域韧性研究结合的产物。城市网络韧性概念的提出,拓展了区域韧性研究的视角和方法,是近年来兴起的热点话题。回顾城市网络韧性的理论缘起,笔者发现不同学者所述的城市网络韧性概念可… 任婕 颜文涛 李子豪 黄钰婷(18)
多维度、多尺度的TOD理论趋势及在发展中国家的应用实践 在卡尔索普提出TOD 理念30 余年之际,本文立足全球视角,审视TOD 理论及其方法体系的发展趋势,探讨其在发展中国家的多元化应用实践。本文采取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方法,首先追溯了TOD 理论的起源和发… 张纯 黎雪莹(21)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新城乡关系的国际研究动态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新城乡关系是一种旨在以生态系统服务为纽带,联系城乡、促进城乡共荣的理论与路径。本文在解析这一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梳理其国际研究动态,通过分析近20 年的文献,发现除有少量研究提出或深入… 李嘉宁 王志勇 白勋(20)
欧洲多功能农业的社会创新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农业多功能化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但较低的社会粘连度阻碍了我国多功能农业项目的进一步推广和提质增效。本文首先通过文献和政策梳理构建了多功能农业的社会创新框架并分析了中国面临的相应挑战;其次从知… 袁正 徐峰 谢育全 李杨文昭(22)
德国次级区域同等生活条件评估的方法与经验启示 “同等生活条件”是德国的一个彰显社会公平与凸显福利国家性质的长期目标,指在任一地区内人们获得生产、生活等服务的机会一致,包含地区的差异性与多样性。起初这一目标是为解决战后工业化冲击带来的城乡差距问题,… 薛诗睿 雷振东 高雅(16)

规划研究

多极、分异、治理——瑞典规划体系演进及其中观规划工具的作用与特征 2014 年前后,瑞典进入规划体系转型阶段。为了重新调和“开发主导”与“规划主导”的空间发展模式,瑞典于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之间引入了创新程序“分区规划”,完善并形成了一套中观规划工具体系,既作为承上启… 吴松涛 王婧媛(17)
英国社区足球场规划建设经验和启示——以英格兰为例 社区足球场建设是我国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扩大足球人口、促进足球运动发展的基础性工程。然而,我国当前社区足球场的系统规划工作仍较为薄弱。英国的社区足球场建设起步于工业革命时期,伴随足球运动的… 肖彦 王凌堃 姜珉 孙晖(19)
1935 年《莫斯科改建规划》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1935 年编制完成的《莫斯科改建规划》建构了一套“社会主义城市”的规划方法,体现了独特的规划智慧。二战后,莫斯科的规划建设经验向不断扩大的社会主义阵营传播,成为规划师们制定方案的重要参照。文章基于规… 许皓 李百浩(17)

实践综述

《国际城市规划》编辑部 北京市车公庄西路10号东楼320 100037
邮箱:upi@vip.163.com 联系电话:010-58323806/03/25 查稿:010-58323835
京ICP备13011701号-14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223
866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