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之城,文化景观》
Culture City, Culture Scape
By Ute Meta Bauer, Sophie Goltz, Khim Ong
Published by NUS Press Singapore (June 31, 2021)
《文化之城,文化景观》记录了新加坡丰树(Mapletree)商业城II的重大公共艺术项目。该项目邀请了众多国际和本地艺术家参与创作,探索了艺术在公共空间中的作用,尤其是在都市环境中的意义。
本书从“场所营造”的角度探讨公共艺术,强调景观建筑、城市规划和文化管理的融合。它不仅是对这些艺术作品的记录,更是对公共艺术如何影响社区、教育公众,并在公司社会投资中发挥作用的深入讨论。通过与艺术家、策展人和丰树投资(Mapletree Investments)主席郑维健的对话,书中展现了创建成功公共空间所需的多元视角。
书中具体探讨了诸如祖尔·马哈茂德(Zul Mahmod)的“声波之路”(Sonic Pathway)等作品。该作品通过声学装置和环境音效,引发观众对日常声音的关注。用艺术家的话来说,“我们经常看艺术,但很少听艺术……尤其是当我们生活在城市里时,我们会忽略很多声音。”“声波之路”创造出的非常规声音迫使游客全神贯注。 另一个典型的案例是扬卡·肖尼巴雷(Yinka Shonibare) 的“ 风之雕塑I”(Wind Sculpture I)——以其象征性的帆形雕塑,比喻新加坡也曾被英国殖民,并拥有与荷兰和非洲相连的全球贸易路线的故事。“风之雕塑I”被象征性地放置在一个熙熙攘攘的环岛,向新加坡历史悠久的海上贸易路线致敬,提醒我们跨国界的物资、商业和文仍在不断交流。通过对新主题和观众反馈的公开讨论,此书有效阐述了创作公共艺术的挑战和
意义。
《文化之城,文化景观》不仅是对新加坡公共艺术实践的重要记录,也是艺术如何促进亚洲城市社区参与的宝贵资源。书中批判性和跨学科的方法,成功将文化与企业利益结合起来,为公共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持。作者也在书中反思:如果能在项目中引入更多来自东南亚的性别多样化声音,或许会为作品增添新的视角。我们期待未来更多反映当地和区域社区观点的项目出现。 (金天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