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浏览 期刊档案 全文阅读 专访 书评 译者随笔 优先出版 海外原创
资讯中心
——国际简讯 ——国内简讯 ——期刊导航 ——新书推介 ——专题研究——案例集萃
2025年  第4期   海洋城市

本期主题

海洋城市的概念辨析、认识框架与未来展望 加快推进海洋城市规划建设是落实我国海洋强国战略、建设高品质陆海空间的重要措施。既有研究呈现国内外视野不匹配、理论视角分散、研究发现碎片化等特征,难以系统性支持海洋城市规划实践。本文基于理解性综述方法,… 王世福 练东鑫 龙海燕 李欣建(112)
三角洲都市主义视角下的海洋城市——荷兰经验与借鉴启示 作为专注于港口研究的著名学者和三角洲都市主义的发起人与践行者,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汉·迈耶教授依托其创立的三角洲都市主义小组研究全球沿海和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模式,探讨生态、经济和社会系统的复杂关系… 邰玉婷 汉·迈耶 王世福 刘铮(50)
粤港澳大湾区港口体系格局和海事企业分布的时空演化分析(2017—2022年) 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是中国沿海港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一国两制”的特殊国情,该地的港口呈现与我国其他地区不同的功能演化特征。在中国省级港口整合背景下,笔者利用全球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提供的船舶轨迹数据,… 李璐 王缉宪 杨冬(57)
区域统筹视角下海洋城市的海岸带综合管理研究 海洋城市的海岸带是极具价值的复杂、动态的社会生态系统,亟须从区域统筹视角进行海岸带综合管理。依据区域统筹主体类型,国外海岸带综合管理可划分为设置独立机构进行管理、利用现有行政机构进行管理、依托非常设议… 朱查松 文超祥 蔡增娱(65)
安全韧性导向下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的国际借鉴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以海洋资源为依托,在全球航运、海洋产业、海洋科技与海洋治理等方面具备区域核心竞争力,进而辐射全球的枢纽型城市。陆海交互影响下的自然和经济地理区位、高密度的人居环境以及快速向海的发展趋… 林小如 李洋 文超祥 徐铭晖(48)
面向海洋的河口城市转型策略与规划创新——以汉堡与安特卫普为例 在全球海洋网络中,大量河口城市凭借特殊发展策略与规划创新,成为海洋经济与治理的关键枢纽。现有研究较少关注河口城市在破解区位障碍与提升航运能力方面的转型策略、实践影响与规划应对。作为典型的河口城市,德国… 刘铮 白一帆 李倩如 雷巍(43)

城乡研究

西方平台城市主义的兴起及对我国未来城市发展的影响 城市平台正改变着城市运作和居民体验城市的方式。平台化的城市空间重构和居民生活重塑引起了学界关注,而平台城市主义这场以城市平台为中心的运动也被学者用来定义和理解平台对城市各要素的影响。本文通过梳理已有研… 孔宇 甄峰 张姗琪 魏玺(39)
德国租金控制工具编制的类型、流程与方法 定期公布住房市场租金水平信息,建立住房租赁指导价格发布制度,是我国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完善租购并举住房制度的重要探索。德国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相对成熟,租金控制融合住房租赁和住房保障,以“租金明镜”为控制工… 王阳 贺佳璇(39)
补助结合监管——英国公共部门赋能私房业主自主更新的经验和启示 当前我国老旧小区改造的政策体系尚不完善,仍存在以财政出资为主,产权主体筹资较少的问题,且改造多集中在公共空间而较少关注私房部分。已有研究表明,以适当的公共干预推动业主投资自主更新是私房更新的要点。最早… 余旺仔 张悦(40)
20世纪以来英国伦敦集市空间演变与更新启示 集市是城市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市民进行商贸交易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现实中由于缺乏有效的规划管理和普遍存在的“脏乱差”等问题,集市空间成为城市更新工作关注的重点对象。本文以英国伦敦为例,梳… 孟璠磊 郑雅娴(51)

规划研究

“双碳”目标下碳核算方法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路径研究 在中国承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城市作为低碳发展的重要载体,其作用愈发凸显。现阶段世界各国对于低碳城市建设的研究更加注重科学减碳方法,从碳核算角度出发,可以更加科学和系统地指导低碳视角下国土… 冷红 肇禹然 袁青(38)
肯尼亚空间规划体系研究 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空间规划体系受到各界广泛关注。本文首先以时间为轴线系统梳理了肯尼亚空间规划体系的沿革过程,将其分为部落统治时期、被殖民统治时期… 杨庆礼 王兴平(40)
1960年后美国中部东北区中小型工业城市应对人口收缩的规划策略研究 城市收缩是全球性现象,在我国部分城市已有出现,特别是一些中小型工业城市。转变城市规划的理念与范式,应对人口流失及其引发的收缩现象,成为当前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挑选1960 年后美国中部东… 黄慎 丁美辰 孙依巧 沈国强(46)
新加坡Master Plan的渊源、演进与启示 Master Plan 是新加坡的法定土地利用规划,也是实施用途管制的主要工具。在殖民地时期,为实现城市规划全域覆盖,采取了三类标准的发展蓝图,以适用不同片区的规划目标;在建国初期,为满足大规模公共住… 戚冬瑾 李俊良 周剑云(39)

实践综述

《国际城市规划》编辑部 北京市车公庄西路10号东楼320 100037
邮箱:upi@vip.163.com 联系电话:010-58323806/03/25 查稿:010-58323835
京ICP备13011701号-14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223
8531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