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芳 . 轨道交通视角下的城市密度协同研究 [J]. 建筑学报 , 2019(3): 89-95.
[2] 王浩锋 , 施苏 , 饶小军 . 城市密度的空间分布逻辑——以深圳市为例 [J]. 城市问题 , 2015(8): 22-32.
[3] 湛洋 . 广义密度对城市住区公共空间品质的影响机制研究 [D]. 南京 : 东南大学 , 2018.
[4] 龙瀛 , 吴康 . 中国城市化的几个现实问题 :空间扩张、人口收缩、低 密度人类活动与城市范围界定 [J]. 城市规划学刊 , 2016(2): 72-77.
[5] 耿宏兵 . 紧凑但不拥挤——对紧凑城市理论在我国应用的思考 [J]. 城市规划 , 2008(6): 48-54.
[6] 黄明华 , 王垚 , 蒋伟 . 紧凑城市背景下我国城市居住用地“中层中密 度”开发模式探索 [J]. 现代城市研究 , 2015(2): 87-93.
[7] United Nations Human Settlements Programme (UN-Habitat). World Cities Report 2022: Envisaging the Future of Cities[EB/OL]. [2023-03-03]. https:// unhabitat.org/wcr/.
[8] 汪灏 , 阮昕 . 密度的误区—— 一种理论框架的重构 [J]. 建筑学报 , 2020(11): 86-92.
[9] 刘坤 . 基于密度的城市空间形态研究 [D]. 南京 : 东南大学 , 2018.
[10] 董春方 . 密度与城市形态 [J]. 建筑学报 , 2012(7): 22-27.
[11] 丁成日 . 土地价值与城市增长 [J]. 城市发展研究 , 2002(6): 48-53.
[12] 王海洋 , 宋浩然 , 喻文承 . 日本城市增长管理工具 :划线制度的概念、 实施成效及启示 [J]. 北京规划建设 , 2021(6): 62-65.
[13] 韩靖北 . 基于总体城市设计的密度分区 :方法体系与控制框架 [J]. 城 市规划学刊 , 2017(2): 69-77.
[14] 易雷紫薇 . 城市密度演变中的常态与分异现象研究 [D]. 广州 : 华南理 工大学 , 2018.
[15] 金经元 . 再谈霍华德的明日的田园城市 [J]. 国外城市规划 , 1996(4): 31-36.
[16] 李恒 . 美国区划发展历史研究 [D]. 北京 : 清华大学 , 2007.
[17] 凯文·林奇 , 加里·海克 . 总体设计 [M]. 黄富厢 , 朱琪 , 吴小亚 , 译 . 北京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04: 374, 376.
[18] 亚历山大·加文 . 美国城市规划设计的对与错 [M]. 黄艳 , 等译 . 北京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09: 266, 436, 439, 449-450.
[19] 唐子来 , 付磊 . 城市密度分区研究——以深圳经济特区为例 [J]. 城市规划汇刊 , 2003(4): 1-9, 95.
[20] 杨俊宴 . 城市空间形态分区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 [J]. 城市规划, 2017, 41(3): 41-51.
[21] 刘坤 . 基于密度的城市空间形态研究 [D]. 南京 : 东南大学 , 2018.
[22] 陈璐 . 多元密度控制指标与居住环境品质研究 [C] //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2020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17 详细规划 ). 四川成都 , 2020: 117-127.
[23] 刘丽荣 , 袁泽 , 张磊 . 基于密度分区的城市经济发展空间布局研究—— 以桂林漓东新城为例 [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008(1): 15- 20.
[24] 殷成志 , 杨东峰 . 德国城市规划法定图则的历史溯源与发展形成 [J]. 城市问题 , 2007(4): 91-94.
[25] 田莉 . 美国区划的尴尬 [J]. 城市规划汇刊 , 2004(4): 58-60, 96.
[26] 金探花 , 杨俊宴 , 王德 . 从城市密度分区到空间形态分区 :演进与实证 [J]. 城市规划学刊 , 2018(4): 34-40.
[27] 周丽亚 , 邹兵 . 探讨多层次控制城市密度的技术方法——《深圳经济 特区密度分区研究》的主要思路 [J]. 城市规划 , 2004(12): 28-32.
[28] 何春阳 , 陈晋 , 史培军 , 等 . 基于 CA 的城市空间动态模型研究 [J]. 地 球科学进展 , 2002(2): 188-195, 303.
[29] BATTY M, XIE Y. From cells to cities[J].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 planning and design, 1994, 21(7): S31-S48.
[30] XIE Y. Analytical models and algorithms for cellular urban dynam-ics[D]. Buffalo 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York at Buffalo, 1994.
[31] CLARKE K C, GAYDOS L J. Loose-coupling a cellular automaton model and GIS: long-term urban growth prediction for San Francisco and Washington/Baltimor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1998, 12(7): 699-714.
[32] 黎夏 , 叶嘉安 . 基于神经网络的单元自动机 CA 及真实和忧化的城市模拟 [J]. 地理学报 , 2002(2): 159-166.
[33] FONTAINE C M. Residential agents and land use change modelling[D]. Edinburgh: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2010.
[34] 龙瀛 , 毛其智 , 杨东峰 , 等 . 城市形态、交通能耗和环境影响集成的多 智能体模型 [J]. 地理学报 , 2011, 66(8): 1033-1044.
[35] 杨俊宴 , 程洋 , 邵典 . 从静态蓝图到动态智能规则 :城市设计数字化 管理平台理论初探 [J]. 城市规划学刊 , 2018(2): 65-74.
[36] 谢里 , 朱国姝 , 陈钦 . 人口集聚与经济增长 :基于跨国数据的经验研 究 [J]. 系统工程 , 2012, 30(8): 113-117.
[37] 解扬 , 陈骁 , 张杰 . 经济发展效率与城市密度拐点——基于全球 5km 空间网格数据的实证考察 [C] // 共享与品质——2018 中国城市规划年 会论文集(16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 浙江杭州 , 2018: 67-82.
[38] DEMPSEY N, BROWN C, BRAMLEY G. The key to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in UK cities? the influence of density on social sustainability[J]. Progress in planning, 2012, 77(3): 89-141.
[39] 陈飞 , 沈世芳 , 李永贺 , 等 . 城市密度对空间碳绩效的影响——以上海市为例 [J]. 城市问题 , 2022(2): 96-103.
[40] 李荷 . 韧性营建 :高密度建成环境内生态空间优化研究 [D]. 重庆 : 重 庆大学 , 2020.
[41] VAISEY S. Structure, culture, and community: the search for belonging in 50 urban communes[J].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2007, 72(6): 851-873. [42] ROSELAND M. Toward sustainable communities: resources for citizens and their governments[M]. Pennsylvania: New Society Publishers, 1998.
[43] 刘博敏 . 城市高密地区的理性高密增长——福州八一七路多重制约背 景下的规划探讨 [J]. 南方建筑 , 2008(4): 72-77.
[44] 修春亮 , 魏冶 , 王绮 . 基于“规模—密度—形态”的大连市城市韧性 评估 [J]. 地理学报 , 2018, 73(12): 2315-2328.
[45] 黄嘉颖 , 吴左宾 , 周庆华 .“紧凑城市”理念下的建筑高度控制探 索——以西安曲江新区高度控制研究为例 [J]. 规划师 , 2010, 26(4): 67-71.
[46] 刘志 . 基于效能评价的高密度山地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D]. 重庆 :重庆大学 , 2020.
[47] GALSTER G, HANSON R, RATCLIFFE M R, et al. Wrestling sprawl to the ground: defining and measuring an elusive concept[J]. Housing policy debate, 2001, 12(4): 681-717.
[48] 王昊 , 万汉斌 , 王润 , 等 . 精细化城市体检工作路径优化探索 [J].《规划师》论丛 , 2022: 151-159.
[49] 郑屹 , 杨俊宴 “泛健康”视角下高密度城市设计方法的反思与探索 [J]. 城市发展研究, 2022, 29(9): 23-32, 2.
[50] 张琳琳 . 转型期中国城市蔓延的多尺度测度、内在机理与管控研究 [D]. 杭州 : 浙江大学 , 2018.
[51] 曲冰 . 从增量发展到存量更新 :我国容积率管控技术的发展与挑战 [J]. 规划师 , 2023, 39(1): 48-55.
[52] 边兰春 , 王晓婷 , 陆达 , 等 . 澳门城市空间形态特征与管控策略研究 [J].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 2019(3): 8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