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浏览 期刊档案 全文阅读 专访 书评 译者随笔 优先出版 海外原创
资讯中心
——国际简讯 ——国内简讯 ——期刊导航 ——新书推介 ——专题研究——案例集萃
2024年  第3期   时间城市规划

本期主题

将时间维度融入城市规划的呼吁 卡洛斯·莫雷诺 著 罗雪瑶 译(460)
时间城市规划的概念、内容与方法——兼论时间城市规划的时间观、空间观与人间观 在梳理总结多学科背景下的城市时间理论以及近期国内外时间城市规划相关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本文以时间地理学理论和行为地理学理论为核心视角,提出时间城市规划的概念与内容,阐释时间城市规划的时间观、空间观… 柴彦威 陈昱龙 罗雪瑶(283)
“X 分钟城市”的概念、内涵与规划方法 近年来,“X 分钟城市”规划作为应对环境和社会问题,实现可持续城市发展的重要策略,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兴起,其核心理念强调构建X 分钟步行或骑行可达的社区空间并将该空间作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基本单元。该理… 罗雪瑶 柴彦威(404)
数字化时代下的城市时间变化及规划响应 数字化浪潮正在重塑城市居民对日常生活的感知体验,推动当代社会步入一个加速社会的情境。尽管现有时空间行为等研究对空间现象与规律进行了深入分析,但对时间变化背后的作用逻辑与空间响应仍缺乏深入挖掘。本文从规… 肖作鹏 韩来伟(344)
个体移动性视角下城市设施时空协同分析方法与实例研究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个人的生活和出行呈现出新的特征,人们对设施在时间上的可供性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当前各种实时数据的涌现和基于位置服务的普及,使得城市设施和服务能够满足这一现实需求。然而,目前对于… 宋颖 廖静莹(254)
面向时间城市规划的行为决策建模及上海陆家嘴地区案例探索 揭示居民时空活动背后的行为决策机制,模拟不同政策情景下个体在城市时空环境中的活动选择,对于实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落实时间城市的规划政策、推动数字化时代的智慧城市建设具有关键作用。在时间城市规划的语境… 王德 任熙元 胡杨(207)
城市生活时间规划的目标、内容与方法 近年来,“时间城市规划”等规划实践方式受到越来越多关注,试图以鲜明的时间要素(如15 分钟步行时间)回应城市资源配置失效等问题。本文提出时间城市规划的一种新形式——城市生活时间规划。这类规划直接对城市… 陈梓烽 谭一洺(230)
时间城市规划的上海探索——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的时间路径 社区作为城市内涵式创新发展基本单元的作用正逐步被强化,尤其是将时间维度融入社区规划与建设体系后,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社区功能结构、空间组织与治理运营等模式的认知。2014 年,上海在国内率先提出“15 … 吴秋晴 王睿 奚文沁(217)
国土空间规划制定实施中的时间城市规划方法体系构建与实践 传统规划中的时间性体现在规划的实施时序和动态性上,对城市内基于时间的资源和活动分配考虑不足。发源于欧洲国家的“城市时间政策”讨论及其实践,为我国审视城市的时间性问题,以及将时间城市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 孙道胜 张晓东 许丹丹 鞠秋雯 崔喆 王良(180)

城乡研究

以舒适物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型——一种国际城市研究新范式 将艺术、科技、地方文化与丰富多元的社交环境相结合,以满足创新型人才需要的生活方式,是最近二十余年全球城市“筑巢引凤”和提升自身竞争力的主要路径,而舒适物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越来越多的国际研究表… 吴军 王桐 郑昊(205)
公共空间公共性的理论研究与分析框架构建 当前公共空间建设、管理和运营过程中日益多样的参与主体和灵活的合作模式拓展了公共空间的内涵与边界,这种转变带来一种区别于公私二元对立的新视角。在这样的背景下,将公共性视为一种价值和愿景而非“私”的对立面… 蒋敏 中岛直人 卢峰(164)
英国适老化改造的政策路径与经验思考——基于“个人—环境匹配”理论视角 适老化改造是夯实居家养老基础地位的重要抓手。考虑到老年人日益弱化的行为能力,居住环境需在“个人—环境匹配”理论指导下不断改善,以确保个人能力与环境压力的动态平衡,从而实现居家养老。英国适老化改造历经几… 周五四 江苾雅 戴卫东(270)
应对城市高温的国际总体行动、策略与指南 高温热浪和热岛效应耦合引发的城市高温问题,对人居环境、能源消耗、经济发展、国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等造成严重影响。随着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高温正演变为全国性气象灾害,且未来影响将不断加剧并趋于常态… 何宝杰 尹名强(260)

规划研究

“城市—区域”背景下香港北部都会区的尺度重构和跨界治理转型 在全球化语境下,“城市—区域”已经成为提升全球竞争力的核心空间载体,跨界治理也逐渐成为区域空间研究的关键议题。尺度重构理论为区域空间生产和区域治理提供了有力的分析工具,文章基于尺度重构视角构建“资本—… 王雨 张京祥 王梓懿 周子航(194)
参与式社区规划何以增强?——基于影像发声法的地方实践与经验启示 在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下,社区参与从“幕后文本”走向“台前行动”,破解知其义而收效甚微的迷思需要更具操作性的研究工具予以应对,源于西方理论、始于中国实践的影像发声法提供了可参考的增强路径。文章从影像发… 操小晋 朱天可 李雪伟 邓元媛(278)
新加坡社区综合体的形成机制、空间演进与规划启示 在城市集约化建设背景下,社区综合体成为供给社区服务设施的空间新载体,但目前存在空间规划系统性差、管理运营机制不清等诸多问题。本文以新加坡社区综合体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了其概念内涵、形成的驱动机制和空间… 赵炜 梁芊芊 牛韶斐 王茂林(279)

实践综述

《国际城市规划》编辑部 北京市车公庄西路10号东楼320 100037
邮箱:upi@vip.163.com 联系电话:010-58323806/03/25 查稿:010-58323835
京ICP备13011701号-14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223
8085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