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景观特征评估
——链接保护区与城市历史景观

周剑云 蒋定哲 鲍梓婷 黄永贤 袁媛 黄铎

摘 要:传统的保护区与城市分离的“二分式”方法已无法阻止遗产环境文脉的割裂与丧失,也无法保护更广阔城乡区域的历史价值。“城市历史景观”的提出开拓了利用景观方法保护城市遗产的视野,英国的历史景观特征评估方法逐渐进入遗产领域并成为遗产保护和规划研究的重要工具,且在郡区尺度、城区尺度与场地(保护区)尺度得到了广泛应用。以历史景观特征为核心概念的景观方法开始引领历史保护研究的工具转变,建立保护区与广域的城市历史景观的链接,为我国在空间规划体系变革中于更大国土空间尺度上促进历史文化保护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历史保护;城市历史景观;历史景观特征评估;景观方法;景观管理

引言

过去50 年来,几乎所有的城市保护政策都或多或少遵循着历史性与现代性的“二分法”,将城市划分为不能改变的历史保护区及其以外可以改变的现代城区(图1)。然而事实证明,这些高价值的历史保护区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始终是与城市背景乃至更大的区域密切相连的,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外部影响,其自身作为有生命的区域也不断发生着新的变化。弗朗西斯科(Francesco)指出传统划分历史保护区的方法表现出三重局限性:在概念层面,什么是历史性?在政治层面,保护可以作为社会排斥的一种方式吗?在运作层面,可以接受保护区的变化吗?[1]这意味着保护区的范式正经受变革的压力。

图1 遗产概念及其范围扩展的三个阶段

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以一种更为整合的方式来管理城市遗产的复杂变化。2011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通过《关于城市历史景观的建议书》,提出“城市历史景观”(HUL: Historic Urban Landscape)是“文化和自然价值及属性在历史上层层积淀而产生的城市区域”,并认为其“包括更广泛的城市背景及其地理环境”[2]。而英国历史景观特征评估(HLC:Historic Landscape Characterisation)方法的提出,标志着景观方法已经进入城市遗产保护领域,动词性的历史景观特征评估方法及其作为评估结果的名词性的历史景观特征类型与区域,逐渐成为城市遗产保护和规划管理的重要工具。

当代的景观概念是将景观视为人们感知到的一片区域,区域是客观存在的,感知的区域则是与人类发生联系后的主观存在,历史景观特征便是感知区域存在的时间深度。景观方法以历史性的态度回应可持续发展的诉求,并在时间进程中管理城市的变化,以维持其独特的历史文化特征。历史景观特征评估方法已构建起完整的历史景观特征识别、评估与管理变化的体系,对保护区域尺度的历史环境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将有助于指导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中全域历史保护与管理实践。

1 历史保护进程中景观方法的兴起与发展

1.1 历史保护区方法面临的挑战

如今基本所有国家都颁布了地区性的历史保护政策,产生了名称和内容多样的历史保护区[3-4]。以英国为例,在其1967 年颁布的《城市宜居法》中将“保护区”定义为“因具有突出建筑价值、历史价值或整体风貌特色而值得被保护和强化的区域”[5]。保护区的目标在于回归城市历史中某个断面的风貌,措施通常包括现有历史建筑的维护,以及按照给定的历史样式控制新建筑的发展和协调环境整体风貌,保护区内控制变化的主要保护手段则是法律、政策和详细规划。

保护区方法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也因当今历史保护范畴的拓展而面临巨大挑战,其工作范式分离了城市管理的两个主要对象:历史区域,在其中引入特殊规则、规划和补贴系统;开发区域,被认为是非“历史性”或仅仅是新的,进行现代主义原则基础上的城市规划[1]。一则,保护区作为城市局部地域不可能完整包含需要传承的历史信息;二则,这种方式割裂城市历史地段与城市整体以及自然景观的联系;三则,人们开始意识到不具有特别突出的艺术文化价值但对体现城市或乡村特征有重要作用的景观,也有必要对其历史维度进行保护。

由此可见,城市历史保护已经走向更广阔的视野,有必要建立一种总体的历史景观保护的观念、原则与方法,以便更完整地保护人们身处的环境并对其变化加以积极引导。

1.2 城市历史景观:历史保护的景观方法

在景观的视角下,任何一个区域都有其文化和历史维度与属性。景观方法从过去将文化视为独立的区域或特定要素转化为如今强调全域历史维度及其可感知性,从根本上拓展了历史保护的对象及其保护方法。

2011 年UNESCO 通过的《关于城市历史景观的建议书》旨在促进遗产管理和城市发展的融合,明确“城市历史景观”兼具名词性的概念定义和动词性的整体方法的双重含义,展示如何将历史城市作为动态存在来进行景观整体的保护与管理[6]。城市历史景观的概念克服了仅仅关注历史城区的想法,而将城市视为一个整体,强调考虑每一层有形和无形信息的重要性[7]。班德林和梵吴瑞(Bandarin &van Oers)明确指出城市历史景观方法的核心是将历史城区与城市新区整合[8];泰勒(Taylor)指出实现城市历史景观管理的核心是动态的整体性,充满社会意义的时间与层次的联系[9];维尔波斯(Veldpaus)指出在这种基于景观的方法中,资源清单的存在以及价值和脆弱性的识别是制定城市发展政策的关键因素[10]。城市历史景观方法不仅涉及多学科的参与,还需要遗产管理中其他利益相关方和社区的共同作用,支持城市实现更可持续、更有韧性、更包容的城市发展目标[11]。该方法为文化遗产管理提供了一个综合的、基于价值的景观方法的实施工具包,以6 个关键步骤和4 个工具来促进其适应地方并执行[12]。总体而言,城市历史景观的概念和方法已得到广泛理解,但目前实施目标与行动之间仍存在很大差异,在公民参与决策和城市发展框架创建方面仍有所缺乏。

1.3 历史保护景观方法的关键特性

用景观方法进行城市历史保护是文化景观界长期辩论的结果。遗产保护的景观方法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景观是综合的,能够处理物理空间、心理和功能过程相关的不同维度;第二,景观能够实现跨学科意义上的整合,融合不同学科视角;第三,景观是基于价值的,强调与景观相关的社区参与和协作,可以支撑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就“什么值得被保护”进行跨文化的沟通并达成共识[12]。以上三个维度恰好呼应遗产保护范式正在发生的重大变革,因此成为遗产保护的重要工具。景观方法强调将历史城市作为一个动态变化的时间整体来看待,作为历史的层积,链接了现在与过去、物质与非物质、实体与感知,并凸显了非普世历史价值的存在意义,通过景观,在历史保护和城市发展之间搭建起重要桥梁。

1.3.1 城市作为历史的层积

如果将城市视为一个整体,那么景观方法是将城市历史发展看作“层”的叠加,即强调纵向的深度;历史保护区的观念则是将城市历史发展视为“区域”的拼合,强调在平面上扩展。换言之,城市历史是互相联系的“层”还是相对独立的“区域”,是景观方法与传统方法的分野(图2)。

图2 景观方法与历史保护区方法的“时间—空间”理念比较

景观方法不仅体现出空间完整性,而且体现出时间完整性。它将城市的历史作为一个空间整体来看待,跳出了以往历史城区保护常有的“历史”与“当代”的对立关系,不再割裂地看待保护区范围内外,而将城市作为一个整体环境去审视。同时作为一个时间深度的整体,景观方法以自然、文化整体动态演进的方式审视城市历史,对各时间阶段的历史痕迹进行梳理,找到层积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意味着要积极看待保护对象的有机更新,肯定城市发展对于保护本身的积极意义。

1.3.2 综合整体性:链接历史与现代、有形与无形

概括而言,历史与遗产的保护对象已经从20 世纪上半叶关注纪念碑、个别建筑的美学和纪念价值,到1960 年代关注历史的整体环境和连贯性,1990 年代将遗产的概念扩展到历史城市整体环境和遗产的无形维度,再到如今扩展至城市的社会维度和动态历史层积过程,历史和遗产的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转变——从纪念性维度到地域性维度再到社会性维度。

景观作为感知的区域无处不在,包括从荒野到城市的所有区域类型。历史保护的景观方法是超越“历史”与“保护区”边界,应用于整个城乡自然区域的管理方法。同时,景观方法通过在有形的物质遗存与无形的价值内涵之间建立整体的逻辑关系,将集体记忆、生活空间和社会精神保留了下来。

1.3.3 中立的价值观:从知识精英的政治愿景到日常大众与精英的多元文化表达

历史保护中时间层的历史价值不同。保护区的方法是通过专家来识别时间层的历史价值,比较分析后选择某一个时间层的物质遗存作为保护对象,以能代表国家、民族文化的,经过精心挑选的遗产资源为主,但历史保护的范围及其时间断面选择在实践中经常成为争议的话题。城市历史景观的概念可以说是对广泛区域非普世历史价值的认可,对文化主体性、多样性与价值多元化的尊重,使得不同阶层的价值诉求都进入遗产研究视野,这是历史价值观的重要转变,即认同所有区域都有其历史意义与价值。那些日常的、普通的、曾被低视的文化或价值,“他者”的价值,甚至负面的或与艰辛的历史相关联的价值也被纳入历史价值体系中[13]

1.3.4 从物质环境向感知领域的拓展

当代景观概念的一个核心即景观必须是可感知可体验的,每个区域都是通过“被感知的过程”成为景观[14]。这个过程包含从具体的观察/感知的“目标”到整个“视点”“视域”的标识与保护,或是考虑如“声景”(soundscape)、“气味景观”(smellscape)等其他的感知范畴。景观的这种可以被感知的特征将历史景观保护的范畴从保护的具体对象延伸至人类整个观察与感知的过程。

1.3.5 从“静态视野”到“动态演进”的保护方法

随着景观方法进入遗产领域,保护的范围囊括了“更广泛的城市背景及其地理环境”,进一步强调了遗产的物质空间特征与地域文化背景之间的关联性和发展变化的动态性。当我们去看待某个历史遗产,尤其是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历史环境时,应该将现阶段的物质状态重新放入它所经历的景观变化脉络中,关注它的过去,预测未来的存在状态。

2 英国的经验与实践:历史景观特征评估的应用

2.1 历史景观特征评估:历史景观保护的新工具

在英国,特征评估(characterisation)是管理历史景观变化的一种重要的新方法,它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1967年颁布的保护区立法中对特征(character)的概念阐释。“特征”概念的内涵以及景观特征评估(LCA: 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工具的发展,是英国景观领域“迈向更为综合、整体的理解和管理模式”的一部分。这些进展成为1990 年代英国开展历史景观特征评估工作的基础,促使历史保护的范畴从选定的特定地点或地区跨越到整个广泛的历史环境,建立整体的历史景观保护管理与未来发展的框架。

2.1.1 目的:保护历史特征,管理变化

历史景观特征评估的目的是通过让人理解景观的现状,包括为什么会变成现在的状态、未来可能发生何种改变等,从而保证改变与发展不会削弱景观中有特色或有价值的要素。对历史城市或乡村这一类“活的遗产”而言,评估目标并非停止变化的进程,而是通过理解历史景观的核心特征和驱动力来管理变化,确保变化以一种“积极”的方式进行。不同于传统保护区方法聚焦于历史自身,以严谨的、考古式的勘察与验证方法为主导,历史景观特征评估通过强调与重视当今景观中的历史意义而成为管理未来变化的工具,通过历史面向未来。

2.1.2 强调全域的历史维度,用GIS 工具呈现历史的层积

历史景观特征评估可应用于所有景观,其主要观点是景观作为一个整体,历史的属性是无处不在的,并且历史始终是在变化的,其方法核心在于评估全域的景观,而非特定的区域。评估重在描述今日城乡景观独特的历史维度,探索从过去到现在的变化,解释今日景观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技术上而言则是基于GIS 工具进行多层级属性信息的叠加分区与特征描述。评估推翻了人们对于大部分区域没有历史意义的假设,提供信息而非判断,且并未回答关于历史景观的所有问题,而是聚焦于一个重点:在当前的景观中保留时间深度和可读性,以及对历史的感受。

2.1.3 历史景观特征评估的指导原则与方法

为了使历史景观特征评估得到全面理解,同时促进公众参与和可持续管理,英国遗产委员会和兰开夏(Lancashire)郡议会联合出版了《历史景观特征评估的应用》(Using Historic Landscape Characterisation)一书[15]。该书是一份关于历史景观特征评估工具的高度概括,解释了其最核心的原则和方法,介绍了其主要应用领域和应用前景。

历史景观特征评估始终强调其灵活性和多样性,并不存在普适的、全国性的标准来开展评估,但是存在一些已达成共识的核心指导原则。概括而言,历史景观特征评估关注的是现在城乡景观的历史维度,是综合性的而不是选择性的保护区,感知的是区域而不是独立的景点。评估关注的是普通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事物,通过对时间深度的识别和分析,表达城镇和乡村的动态性[15]

历史景观特征评估的典型工作程序如图3 所示,其核心环节是确定评估的范围、选择特征要素和时间的深度、划分历史景观特征类型。评估的主要成果是以GIS 格式呈现的景观特征地图,以及说明其工作方法和描述景观特征区域的报告。

图3 历史景观特征评估典型工作程序图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参考文献[15]绘制

2.1.4 历史景观特征评估的应用

历史景观特征评估的应用可主要概括为四大方面:(1)促进景观管理,尤其是在农业环境计划中,从历史维度影响乡村管理计划和特殊项目的目标;(2)进行景观特征评估,定义、理解和描述景观特征评估类型;(3)辅助空间规划,利用评估促进规划政策和规划导则的制定;(4)合作、学习和推广,评估支持环境管理,为政府以及学术研究提供信息,以多种成果形式提高人们对历史景观的认识。

英格兰计划扩大历史景观特征评估的应用范围以覆盖所有的郡域,为管理未来景观变化提供建议,支撑空间规划体系,如英格兰西南部历史景观特征图、伦敦—斯坦斯特德—剑桥发展区M11 走廊规划等都是评估的典型应用案例。历史景观特征评估提供了一个全面的历史景观框架,解释了景观的文化、历史和考古属性,以及作为主要特征随时间变化的重要性。它不是一个独立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如何与其他管理工具进行结合。

2.2 英格兰多尺度历史景观特征评估

英格兰于2009 年初公布了一项名为“欧洲景观公约——英国遗产行动计划的实施”的行动计划,以《欧洲景观公约》(ELC: European Landscape Convention)作为历史景观特征评估的指导依据,以郡级行政单元作为评估的实施尺度,完成了绝大多数郡的历史景观特征评估[16]。评估项目以交互式GIS 为基础,对历史维度即时间—深度进行描述,最终成果用于理解整个历史环境的变化过程,识别什么是脆弱的,并保持地方场景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英格兰历史景观特征评估体系在郡级区域尺度上以当前的土地用途作为划分依据形成概括图,叠加时间维度信息形成大纲图。在此基础上,向上合并形成英格兰尺度的历史景观特征类型,向下叠加建设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历史与现状属性进一步细分形成地区尺度的历史景观特征类型,由此构成不同层级的嵌套结构[17](表1)。

表1 历史景观特征类型的嵌套结构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参考文献[17]绘制

2.2.1 区域尺度——兰开夏郡历史景观特征评估

兰开夏郡历史景观特征评估通过收集和整合当前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地形(土地形态、地质和土壤)以及景观、建筑和半自然环境中可见的人类历史痕迹方面的信息,对历史和其他环境属性进行分组,基于可区分和可识别的共同特征完成了历史景观特征类型分类。

以识别当前景观的历史维度作为主要目标,兰开夏郡形成了围封土地、沼泽地、定居地等10 种类型的历史景观特征概括图(图4),叠加时间维度形成了古代围封土地、现代定居地等22 种类型的历史景观特征大纲图(图5)。大纲级的类型可以向上合并形成概括类型,也能进一步细分创建详细的子类型。例如古代围封土地历史景观特征类型可以根据其可能的起源进行拆分(即由过去的田野、高地沼泽或低地苔藓围合的土地),也可以根据行业类型细分工业历史景观特征类型。另外,数据库的结构还允许标识诸如变化情况(自1850 年以来,不论土地使用)、围封形状和规模(不论时间)或时间(不论土地使用)等属性[17]

图4 兰开夏郡历史景观特征概括类型图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参考文献[17]绘制

图5 兰开夏郡历史景观特征大纲类型图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参考文献[17]绘制

2.2.2 地区尺度——伯恩利城区(Burnley)历史景观特征评估

以区域尺度的历史景观特征为基础,伯恩利区属于兰开夏郡历史景观特征类型图中的中世纪后的居民点类型。但在其自身地区尺度的历史景观特征评估中忽略了上一尺度的地质、土壤等信息,依据土地利用、建筑类型、田野模式等进行了再划分,并赋予更详细的时间维度(如19 世纪、1950—1970 年等),实地调研后修正划分了35 种历史景观特征类型,体现出其工业革命时期重要的棉纺织物制造产地的历史(图6)。

图6 伯恩利城区历史景观特征类型图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参考文献[15]绘制

2.2.3 场地尺度——阿伯德尔保护区(Aberdare Conservation Area)管理方法的优化

20 世纪以来阿伯德尔历史保护区的保护方法、内容和工具的发展,体现了英国历史保护方法演变的一个缩影。阿伯德尔作为威尔士塞文河谷北部的重要历史城镇,1989 年将维多利亚时期的城镇中心区划定为历史保护区。2008 年,阿伯德尔为了更好地维持保护区的历史风貌并提升规划管理水平,对保护区现状及其保护政策的效果进行了整体性评估,并采用历史景观特征评估方法对保护区进行景观特征分区,从景观管理的角度调整了保护目标与实施策略[14]

阿伯德尔保护区管理评估文件包括其历史与演化过程、保护区的定义和规划政策内容、保护区评估(审查边界等)、城镇景观分析以及管理规划/策略等内容。其中城镇景观分析采用了历史景观特征评估的方法,主要内容包括:(1)城镇景观特征分析,分析研究范围扩大至整个城镇,从视线和视景的角度提炼出教堂、市政中心等视觉焦点和景观特征的核心要素;(2)在保护区范围内划定景观特征区域(图7),以建筑类型、空间特征和街道边界作为判断标准将保护区划分为11 个景观特征区域,并标明其中的开敞空间,概括和描述每个景观特征区域的现状特征,评估总结其中性和负面问题,确认(景观)变化的能力和压力;(3)保护区树木评估,确认受到法令保护的古树名木,分析植物群落与布局;(4)保护区景观特征总结以及中性问题和负面问题的汇总。

图7 阿伯德尔保护区范围图和历史景观特征分区图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参考文献[14]绘制

另外,由已确定的特征和已确认的问题所引起的议题为基准,以改变的能力为依据,为保护和改善保护区提供整体建议,包括:(1)确认有助于实现目标的资源;(2)改进决策制定的过程;(3)确定政策指引与设计的三类原则(表2)。为强化管理还明确了实施措施和地方听证的机会,监测景观变化的工具和机制,以及协调涉及保护权利的相关法律核心条款。

表2 阿伯德尔保护区指导和设计原则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参考文献[14]绘制

概括而言,阿伯德尔的历史保护是历史景观特征评估方法在保护区尺度的应用范例,从2008 年新的管理文件来看,它扩大了研究范围,从视线和视景的角度分析了保护区与整个城镇的关系;明确了历史景观特征的现状基线,以景观特征及其要素作为变化压力与相关问题的表征与载体,以及保护管理的对象;改善和优化了保护区的法律和政策,加强保护机构的职能和调整决策程序。

2.3 历史保护区与历史景观特征评估方法的比较

阿伯德尔保护区借鉴了历史景观特征评估方法来弥补保护法规、政策和详细规划等传统方法的不足,历史景观特征评估应用中的各个案例则显示了其尺度、领域与目标均是多样的,从郡区尺度、城区尺度到具体的保护区或场地尺度,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多尺度嵌套体系。从划定保护区的方法到采用整体景观方法进行历史保护,英国对景观特征的关注一以贯之,景观概念和方法不断得到强化发展。历史景观特征评估提供了全域历史维度的数据,作为信息基础支撑了整个区域的相关规划管理。它并非替代性的,而是与保护区的方法共同形成了自上而下不同尺度的衔接,弥补了其他区域的空白与断裂(表3)。

表3 英国划定保护区方法与历史景观特征评估方法的对比

2.3.1 特定历史断面的回归与所有历史层积的挖掘

历史保护区的方法是在城市现状中识别出城市发展过程某一个历史断面,划定具有代表性的物质空间区域,保护区内的所有发展都要尊重被规定的历史要素。而历史景观特征评估的研究对象则是当前景观的时间深度与历史层积,从现存的景观中识别出历史的特征,比如图5 在现状景观中识别出1600 年之前、1600—1850 年前或1850 年以后形成的围封土地,1850 年以前和以后形成的林地,以及古代、中世纪后和现代的定居地等。

2.3.2 自上而下的遴选画圈与多尺度的全域覆盖

传统的保护区方法关注重要的遗址、历史建筑群的纪念价值,始终围绕某一特定的区域划红线,这就意味着对红线之外更广阔的历史环境与背景的长期忽视。而历史景观特征评估方法则认为历史属性是无处不在的,从而多尺度地识别出全域范围中不同历史景观类型的空间边界,用以指导地域性景观特征的整体保护。

2.3.3 被动的静态保存与主动的动态管理

划定保护区的目标是保存现存的历史要素,限制新的增长以维持某个历史断面的历史面貌,仍然是一种相对静态的琥珀式的管理保护方式。而历史景观特征评估方法的核心观点为历史属性是景观的主导性因素,历史始终是在变化的,虽聚焦于当今景观的历史成分,但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识别现代景观中的痕迹,理解该地区在未来的敏感性、脆弱性和变化能力,从而积极地对变化进行引导和动态的监测与管理。

3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市历史保护的景观方法

概括而言,城市历史景观保护方法已经不再局限于特定的红线区域内,而转变为整体的、全覆盖的历史景观保护与管理。在我国空间规划改革的背景下,目前历史保护仍然存在保护对象不完善、数据平台不统一、风貌管控缺指导等问题,如何在更大的国土空间尺度下进行全域全要素的历史文化保护是一大挑战。英国历史景观特征评估方法基本遵循了景观管理的框架,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借鉴。

3.1 基于“一张底图”构建全域历史景观的信息数据库

建立覆盖全域的历史景观信息数据库与科学完备的遗产景观档案体系是历史景观保护和研究的基石[18]。可通过加强对全域的历史文化资源的梳理,构建与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相对应的全域历史景观信息数据库——收集整理相关基础数据,包括历史遥感影像,历史地图,历史照片、明信片,历史建筑/保护区、古村落/古镇分布数据等;对历史照片等传统媒介进行空间解译,并利用新技术新平台(如倾斜摄影、点云模型、GIS 平台等)建立历史景观视觉数字化信息模型。影像作为历史景观的客观记录,为评估过去的变化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容易获取的视觉媒介。GIS 能够提供一个多层链接的系统平台,使真实景观在时间尺度、各维度和各层次上的无限分层成为可能,更详细地反映景观的时间深度和多重维度信息。

3.2 基于“五级三类”建立多尺度的历史景观管理基线

历史景观特征评估通过GIS 平台对历史数据的分层叠加入库,能够确定当前景观的时间深度,描述和图示景观形成过程中造成影响的主要历史因素及其构成。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五级三类”体系,可通过不同尺度的、具有空间嵌套结构的历史景观特征评估,构建完整的历史景观管理基线。在国家、省域等大尺度的历史景观特征评估中着重体现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地貌的演变,在市域、县域尺度的历史景观特征评估中主要呈现人类集聚活动对自然乡村与城镇扩张的影响,在市区、镇区尺度的历史景观特征评估中则注重反映建筑风貌、街巷肌理的历史维度与更替过程,实现国土空间规划对山、水、林、田、湖、草、城的全要素评价,达到部门横向协调、全要素保护,市县纵向联动、全市域统一的效果。

3.3 采用景观方法对现有历史保护区方法进行优化

基于现有的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等传统历史文化要素与空间载体,历史景观特征评估可以从景观管理的维度促进其历史风貌的维护和规划管理水平的提升。针对不同类型的保护区,通过选择其核心维度作为划分依据,如建筑类型、空间特征、街道边界、植物群落与布局等,划定保护区的景观特征区域,概括和描述各景观特征区域的现状特征,以此作为历史保护的现状基线,并辅助检验其划定边界是否合理。另外,也可对古树名木、街道建筑小品等重要要素进行现状评估,建立完善的保护区历史信息档案数据库,实现区域内历史文化遗产的全要素保护。以此为基础,以核心景观特征和重要要素作为变化压力及相关问题的表征与载体,从而实现对历史景观变化的动态管理。同时可将研究扩大至整个城市范围,从宏观的景观视觉和视线角度提炼出保护区内的视觉焦点和景观特征的核心要素,构建保护区与整个城市历史保护框架的关系。

3.4 促进全域历史景观保护格局的构建

历史文化遗产本身就是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和人类经济社会互动发展形成的,其自身不会独立存在,而是广泛依赖于山、水、林、田、湖、城等国土空间各要素。历史文化空间的保护与利用作为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通过历史景观特征评估提供全域历史维度的数据,作为信息基础支撑全域历史景观保护格局的构建。不仅辅助优化传统历史文化要素的保护方式与范畴,而且能够弥补过去在广阔的自然和乡村区域的历史保护的缺失,促进全域性保护和开发利用格局的构建。另外,可将近年来包括京杭大运河线性文化遗产、南粤古驿道等突破历史城区、历史街区范围形成的文化地域、文化线路规划协调纳入全域历史景观保护格局,搭建框架以促进不同尺度的历史保护要素的衔接。

此外,历史景观特征评估成果作为可以全面反映目前景观历史维度和核心信息的基准图,可通过持续性的监督、周期性的评估维持其关键特征和价值,尊重地方特色和多样性,也可作为目前开发管理的基线,为下层级规划编制提供基础和依据。

4 结语

历史性与现代性的空间“二分法”正受到挑战,城市历史景观的概念标志着历史价值观的重要转变,即认同所有的区域均有其历史意义与价值[13]。进入21 世纪以来,以历史景观特征为核心概念的景观方法开始引领英国历史保护研究的范式转变。历史景观特征评估既是提高人们对广域景观历史维度认知的一种有效媒介,也是拓展保护区范式,确保将新发展需求与历史文脉、自然环境需求同时考虑的一种成功工具。该方法遵循了景观特征评估方法的逻辑框架,通过多尺度嵌套的历史景观特征类型的划分与全域历史景观信息数据库的构建,建立起保护区与广域的城市历史景观的链接,可优化现有历史保护区方法,支撑全域历史景观保护格局。目前,我国历史保护的研究和实践对象正处于从分散的保护区转向广域国土空间尺度的保护进程中,面临着部门管理壁垒、历史保护对象不完善、数据平台不统一、风貌管控缺指导等诸多问题,本文希望通过对历史景观特征评估方法深入、系统的解读,为我国在空间规划体系变革进程中构建全域全要素历史文化保护框架提供理论、方法与经验的支撑。

注:文中未注明资料来源的图表均为作者绘制。

参考文献

[1] BANDARIN F,VAN OERS R.Reconnecting the city: the historic urban landscape approach and the future of urban heritage[M].Chichester: John Wiley &Sons,Ltd,2015.

[2] BANDARIN F,VAN OERS R.Annex 3.The UNESCO recommendation on the historic urban landscape[M].Chichester: John Wiley &Sons,Ltd,2012.

[3] 高畅.国内外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体系的对比研究[D].天津: 天津大学,2012.

[4] 李祯.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研究综述[J].建筑与文化,2016(9): 78-81.

[5] Historic England.Conservation area appraisal,designation and management[M].2nd edition.Swindon: Historic England,2019.

[6] 张文卓,韩锋.城市历史景观理论与实践探究述要[J].风景园林,2017(6): 22-28.

[7] UNESCO.Recommendation on the historic urban landscape,including a glossary of definitions[EB/OL].(2011)[2019-11-20].http://portal.unesco.org/en/ev.php-URL_ID=48857&URL_DO=DO_TOPIC&URL_SECTION=201.html.

[8] BANDARIN F,VAN OERS R.The historic urban landscape: managing heritage in an urban century[M].Chichester: John Wiley &Sons,Ltd,2012.

[9] TAYLOR K.The historic urban landscape paradigm and cities as cultural landscapes.challenging orthodoxy in urban conservation[J].Landscape research,2016,41(4): 1-10.

[10] VELDPAUS L.Historic urban landscapes: framing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heritage planning in multilevel governance[M].Eindhoven: Eindhov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5.

[11] UNESCO.Hangzhou outcomes[EB/OL].(2015)[2019-12-05].http://www.unesco.org/new/fileadmin/MULTIMEDIA/HQ/CLT/pdf/SustCit_Hangzhou_Outcomes_EN.pdf.

[12] GINZARLY M,HOUBART C,TELLER J.The historic urban landscape approach to urban management: a systematic review[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ritage studies,2018(5): 1-21.

[13] 李晓黎,韩锋.文化景观之理论与价值转向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风景园林,2015(8): 44-49.

[14] Rhondda Cynon Taf County Borough.Aberdare conservation area appraisal&management Plan[EB/OL].(2008)[2020-02-21].https://www.rctcbc.gov.uk/EN/Resident/PlanningandBuildingControl/Conservation/relateddocsc onservationappraisals/AberdareConservationAreaAppraisalandManagemen tPlan.pdf.

[15] CLARK J,DARLINGTON J,FAIRCLOUGH G.Using Historic Landscape Characterisation[M].London: English Heritage,Lancashire County Council,2002.

[16] English Heritage.Historic landscape characterisation[EB/OL].(2018)[2020-01-15].https://archaeologydataservice.ac.uk/archives/view/HLC/.

[17] Lancashire County Council.Lancashire Historic Landscape Characterisation Programme: A report on the context,method and results for the Lancashire,Blackburn with Darwen and Blackpool Areas[EB/OL].(2017)[2022-04-12].https://archaeologydataservice.ac.uk/archives/view/lancashire_hlc_2017/downloads.cfm.

[18] 严国泰,赵书彬.建立文化景观遗产管理预警制度的战略思考[J].中国园林,2010,26(9): 12-14.

Historic Landscape Characterisation: Linking “Conservation Areas” and “Historic Urban Landscape”

Zhou Jianyun,Jiang Dingzhe,Bao Ziting,Huang Yongxian,Yuan Yuan,Huang Duo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two-component” approach to the separation of protected areas and cities is impossible to prevent the fragmentation of the heritage environment and to protect the broader urban historical environment.The proposal of Historic Urban Landscape broadened the vision of protecting urban heritage by landscape method.The method of Historic Landscape Characterisation from the UK is gradually entering the realm of heritage and becoming an essential tool for historic conservation and planning research.And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county scale,city scale and site scale (conservation areas).The landscape approach with Historic Landscape Characterisation as the core concept has led to an approach shift in historical conservation research,and established the link between conservation areas and wide Historic Urban Landscape.It provides some thoughts on how to promote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history and culture on a larger scale in the process of space planning system reform.

Keywords: Historic Conservation;Historic Urban Landscape;Historic Landscape Characterisation;Landscape Approach;Landscape Management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9782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908223)

作者:周剑云,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城市规划系系主任。1105353005@qq.com

蒋定哲,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1477992308@qq.com

鲍梓婷(通信作者),博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cindy.b@foxmail.com

黄永贤,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助理工程师

袁媛,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574748418@qq.com

黄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huangduo@scut.edu.cn

(本文编辑:王枫)

本文更多增强内容扫码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