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保护区评估方法解析
—— 以格拉斯哥历史中心保护区评估为例

肖竞 曹珂

摘要:文章剖析了英国保护区保护与评估的制度架构与管理程序,并以英国格拉斯哥历史中心区评估为例,从登录信息核定、历史沿革梳理、形态肌理识别、建筑特色提炼、特征风貌区划、边界范围修订、管理实施建议等方面系统梳理介绍了英国保护区评估的内容与方法。在此基础上,文章总结出“强调价值关联、重视特征提炼、关注变化影响、提倡保用平衡”的英国保护区评估特色,以期为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评估与管理工作提供经验启示。

关键词: 保护区评估;格拉斯哥历史中心;评估方法;价值关联;特征提炼

引言

英国城乡遗产保护工作有着悠久的实践传统与明晰的制度架构。在其保护体系中,保护区属于地方历史资产(locally designated heritage assets),涵盖类型多样,由地方政府与城乡规划部门针对其价值特征与发展情况,以价值评估与规划许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保护管控[1-4]。英国城乡遗产保护在空间规模、保护侧重和面临的发展问题等方面,均与我国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等的保护发展近似;但其在保护实施、管理层面,则与我国以保护规划为依据的操作方式具有一定区别,可资借鉴。为此,本文以苏格兰“格拉斯哥历史中心”(Glasgow Central)保护区评估为例,详细介绍英国保护区评估的内容架构与操作方法,并梳理总结其特色经验,以期为我国群体类遗产对象的保护评估、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1 制度架构与管理程序

英国遗产保护先后经历了以历史古迹(ancient monument)、保护区(conservation area)和历史环境(historic environment)为核心保护对象的不同发展阶段[5]。其中,“保护区”是1960 年代英国政府针对遗产对象的群体价值(group value)而提出的保护概念,在英国遗产保护管理体系中起着重要承启作用。

1.1 保护区概念提出与立法过程

英国有着悠久的立法保护传统,先后于1882 年、1931 年和1953 年颁布制定了《古迹保护法》《历史建筑和古迹法》及其修订案,确立了在册古迹与登录建筑保护制度[2]。之后,1967 年英国出台《城市宜人环境法》(Civic Amenities Act),首次提出保护区概念,确立了对“具有突出建筑、历史价值和整体风貌特征的区域”进行登录管理的保护思路[6]。早期,英国保护区主要以历史城镇中心区为主,随着保护观念的转变,登录保护区的类型逐渐多样化,出现了传统村落、历史居住以及工业遗产地段等多种类型[3]。在此过程中,英国政府于1968 年、1972 年和1974 年的《城乡规划法》修订案中逐渐明确了各类保护区的登录原则,并赋予了地方政府颁布“保护区保护令”的权力。1990 年,英格兰与威尔士地区率先颁布《登录建筑和保护区规划法》 苏格兰地区于1997 年颁布此法案,英文全称为“Planning (Listed Buildings and Conservation Areas) (Scotland) Act 1997”。,详细梳理了各级机构在保护区划定与管理上的责权关系,并制定了管理细则,完善了保护区管理的制度架构[7]。至此,保护区登录与评估制度正式在英国遗产保护体系中奠定,同时成为英国城乡规划管理的法定内容。

1.2 保护区评估效用与机制保障

在保护区管理方面,依据《城乡规划法》,英国保护区的划定与管理主要由地方政府负责执行,具体以评估、登录(调整)、许可管理三步程序进行操作。保护区评估(conservation area appraisal)是保护区划定、边界变更及其后续管控政策制定的依据和基础,通常以5 年为限,由地方规划机构组织编制,鼓励公众参与[4]。具体从历史演变、土地利用、空间形态、建筑风格、社会经济等方面评估保护区的价值特色及其所面临的保护问题与发展压力,并以操作指引的形式就保护区边界调整、景观分区、土地开发、风貌控制等议题提出规划建议。之后,地方议会将根据评估内容展开相应的保护区登录或边界修订工作,并进一步通过《规划补充文件》(Supplementary Planning Document)的形式将评估内容纳入《地方发展框架》(Local Development Framework)等具有法律效力的地方规划文件,作为保护区规划许可(planning permission)和登录建筑许可(listed building consent)管理决策的参考依据。综上,保护区评估作为衔接法定与非法定文件、保护控制与项目开发的中间环节,对地方群体性遗产对象的保护管理起到关键作用,并与地方规划管理工作密切相关。

2 评估内容与操作方法

保护区评估是英国城乡历史环境保护的程序性内容,有相对规范的内容框架与格式体例。尽管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保护区在评估报告编制上会有视角侧重的差异,但其主体内容基本都涉及登录信息核定、历史沿革梳理、形态肌理识别、景观视线分析、场所空间调查、建筑特色提炼、特征风貌区划、发展利弊评析等方面的议题(表1)。在众多保护区中,格拉斯哥历史中心风貌格局完整、景观要素多样、矛盾冲突典型,具有代表性。为此,本文以《2012 年格拉斯哥历史中心区评估报告》(Glasgow Central Conservation Area Appraisal, 2012)为例,详细介绍英国保护区评估的内容与方法[8]

表1 英国保护区评估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资料来源:作者绘制

评估内容操作方式指导意义登录信息核定核定保护区划定时间、边界范围、用地规模为快速检索、查询保护区实时状态提供便利;为保护区边界修订、濒危建筑登录、登录建筑除名等管理决策提供依据统计登录建筑数量、分布情况与登录等级历史沿革梳理查考历史文献、历史地图、影像资料建立保护区遗产要素与历史价值的时空关联,为遗产建筑遴选、重要性判定、风貌引导提供决策依据推演社会背景与空间景观的沿革变化形态肌理识别梳理宏观地形地貌、街巷格局的结构关系明确保护区空间形态整体控制的核心内容与尺度标准分析微观地块肌理、建筑密度的类型特征景观视线分析以全景、街景视角梳理景观特征域面 明确保护区内景观视线引导和控制的重点区域与要素对象以对景、框景视角梳理景观节点对象场所空间调查分析公共空间、地景、游园、步行街组织结构明确保护区公共空间结构体系,获取公共场所设施状态与人群活动规律数据,为保护区空间整治决策提供依据调查公共场所设置状况与人群活动规律建筑特色提炼总结保护区建筑风格、材质、立面、装饰特征为保护区历史建筑更新与修复设计提供信息指引整理保护建筑社会贡献与文化、功能价值信息特征风貌区划依据景观特征与遗产资源差异划分风貌分区明确各风貌片区的景观特征与价值内涵,为保护区风貌控制与开发引导提供判别依据清查各风貌区代表性历史建筑与环境要素发展利弊评析评析街区过往变化的积极、消极影响明确保护区保护发展的重点方向,服务整改建议、管控措施与技术指标制定判断街区未来发展的机遇、挑战

2.1 登录信息核定

对保护区基本登录信息的核实与修订是梳理保护思路、明确保护内容的基础,也是保护区评估工作的首要内容。具体而言,登录信息核定即对保护区划定时间、边界范围、用地规模以及登录建筑的数量、分布、等级等方面的信息进行核查、统计和状态描述,在此基础上建立或更新保护区的信息档案,并以相关统计指标与分析图示的方式概要呈现,以便公众与管理者快速了解保护区基本情况,为保护区边界修订(boundary amendment)、濒危建筑登录(emergency listing)、登录建筑除名(de-listing)等管理决策提供依据。《2012 年格拉斯哥历史中心区评估报告》对上述登录信息进行了核定,修订了保护区边界范围、面积(196.53 hm2)、在册古迹与历史公园(1 处)、登录保护建筑(总计550 栋;A 类138 栋,B 类347 栋,C 类65 栋) A、B、C 类的分级方式为苏格兰地区的登录等级标准。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相应的标准1970 年以前为 I、II、III 级,之后改为I、II、II*级。、历史风貌建筑 Unlisted Building of Townscape Quality(97栋)等全部信息,为快速检索、查询保护区的实时状态提供了便利(图1)。

图1 格拉斯哥中心区登录信息概览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参考文献[8]绘制

2.2 历史沿革梳理

保护区是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经济、人文影响因素交织作用、层积关联的结果,大量文脉意义潜藏于其历史沿革信息之中,影响着保护区价值认知的完整性[9]。为此,英国保护区评估设有历史沿革分析专章,旨在通过史料文献查阅、历史地图整理、空间考古研究等方式,对保护区形成、演变过程中各阶段的土地利用、规划建设、景观风貌情况及其社会、经济背景进行关联考证,建构保护区层积演进的时空图景,解译相关遗产对象的内涵价值,为保护区登录建筑遴选、重要性判定、风貌景观引导等保护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格拉斯哥历史中心评估通过对中世纪文献以及城市历史地图、插画、摄影资料的整理分析,对保护区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进行了系统梳理,明确了不同历史发展过程中保护区作为古代渔村、中世纪商贸城镇、产业革命时期船业中心与贸易码头、现代金融城市的核心价值定位,并梳理出相应的景观载体,建立起保护区的时空坐标体系(图2)。

图2 格拉斯哥中心区历史景观演变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参考文献[8]绘制

2.3 形态肌理识别

形态肌理是群体性遗产对象在结构关系上所呈现的组合特征与构成方式[10]。保护区作为一定空间范围内具有形态同构性与价值相关性的历史景观要素聚合而成的群体性遗产对象,在形态肌理方面具有典型性。为此,英国保护区评估强调对保护区形态肌理的特征识别,从地形地貌、街巷格局、建筑密度、地块肌理、街巷宽高比(D/H 比)等方面对保护区内不同建构筑物及其空间环境要素之间的聚合结构、物理距离、图底关系进行类型分析,从宏观层面把握保护区的结构特征,制定针对性保护策略。格拉斯哥历史中心评估通过对上述形态特征要素的全方位分析,总结出独栋别墅区、联排住宅区、商业中心区、仓库与火车站周边、河岸滨水区、教堂墓园区等六类典型地块肌理,并明确了其空间形态控制的整体要求与尺度标准(图3)。

图3 格拉斯哥中心区典型地段肌理特征类型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参考文献[8]绘制

2.4 景观视线分析

除形态肌理外,保护区的特征呈现还取决于观察主体的景观视线感受[11]。为此,英国保护区评估专门建立起一套以全景(panoramic views)、街景(street views)、对景(focused vistas)、框景(glimpsed views)四类景观视线为线索,对保护区中相关天际线控制点、建筑地标、街道界面等特征景观要素及其结构关系进行分析的系统方法。格拉斯哥历史中心保护区评估梳理出区内的大墓地、克莱德河滨水岸线等4 处全景眺望点;盐市街、牙买加街、布坎南街、特隆盖特街4段重点街景控制界面;主教堂尖塔、中央火车站钟楼、贸易大厦穹顶等9 处天际线控制点;市政厅、皇家交易所、圣乔治教堂等13 处对景地标和21 处街头框景,明确了保护区内景观视线引导和控制的重点区域与要素(图4)。

图4 格拉斯哥中心区地标建筑分布与景观视线关系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参考文献[8]绘制

2.5 场所空间调查

公共空间及其设施环境是行为主体获得活动体验、形成场所印象的关键影响因素[12]。对此,英国保护区评估从空间组织与环境品质两方面展开调查。一方面,以公共广场、公共游园、步行街区、城市地景为分类标准,对保护区内所有开放空间进行规模、分布统计和组织结构分析,建构以标志性空间节点为骨架的保护区公共空间体系;另一方面,从地面铺装、公共标识、街道家具、商业店招、街头雕塑人群活动与流线等方面对上述公共空间进行环境品质调查,获取相关设施状态与人群活动规律的实时数据,为保护区空间整治提供决策依据。格拉斯哥历史中心区保护评估梳理出了以乔治广场、城市公墓、海关码头花园、沙琪赫尔街等标志性节点为骨架的公共空间体系;并对上述空间中街道家具的造型、色彩,街头雕塑的年代、风格,地面铺装的材质、纹理,公共标识的字体、大小,景观植被的尺寸、科属,人群活动的数量、分布等内容做了细致调查(图5)。

图5 格拉斯哥中心区公共空间分布与系统结构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参考文献[8]绘制

2.6 建筑特色提炼

保护区中的登录建筑具有历史与艺术价值,也是保护区整体风貌塑造的基础。为此,英国保护区评估采取类型学方法从建筑风格、材质、立面形式、装饰细部等方面对保护区内登录建构筑物的景观特征进行归纳,同时从社会贡献与文化、功能价值等方面收集相关信息,为建筑更新与修复设计提供指导依据。格拉斯哥历史中心评估对保护区内各种市政、商业、教会、仓储建筑与私人宅邸的类型进行了系统梳理;并从色彩、质地、强度、工艺、产地等方面分析了保护区内常见地域建筑材料的特性、工艺效果与适用条件,提取出保护区中典型屋顶、门窗、檐口、饰样的细部做法(图6)。

图6 格拉斯哥中心区历史建筑年代与风格特征分析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参考文献[8]绘制

2.7 特征风貌区划

特征风貌区(character areas)指保护区中具有共性风貌特征或反映某一历史时期城镇典型风貌的空间区域[9]。英国保护区评估会依据保护区内不同地段的景观特征与遗产资源的差异性将保护区进一步划分为若干特征风貌区,并分别对各风貌区进行景观评述与价值关联分析,为各片区风貌控制及开发引导提供判别依据。格拉斯哥历史中心评估将保护区划分为大教堂区(Cathedral)、商业城(Merchant City)、布鲁米劳—圣伊诺克与克莱德河区(Broomielaw, St Enoch &River Clyde)、商贸区和布莱茨伍德(Busimess District &Blythswood)、加内特山(Garnethill)5 片典型风貌区;分别将其作为中世纪教会文化、渔村演变的空间遗址、18—19世纪英国典型商业城镇、格拉斯哥城市航运史、19 世纪英国城郊住宅区范例的对应景观载体;并系统清查、整理出各风貌区的代表性历史建筑与环境要素(图7)。

图7 格拉斯哥中心区特征风貌区划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参考文献[8]绘制

2.8 发展利弊评析

在保护区变化发展过程中,新兴建设活动或土地性质、建筑功能变更会对区内既有历史建成环境产生影响。为此,英国保护区评估设置了影响评价专章,从历史建筑、街道景观、公共空间、公共设施等方面对保护区内正在经历的各种发展变化进行利弊评析,并基于评估结论提出相关整改建议、管控措施与技术指标,以明确保护区的发展重点和方向。格拉斯哥中心区评估从上述方面对保护区内历史建筑空置、街景立面风貌不和谐、历史天际线受到冲击、滨水空间可达性差、公共绿地缺乏日常维护等问题进行了梳理;同时,对历史建筑功能更新、空间改造、公共空间景观风貌整治、公共设施更新等变化给予了肯定(图8)。

图8 格拉斯哥中心区发展变化影响分析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参考文献[8]绘制

3 发展指引与政策建议

除对现状特征与问题进行评估分析外,为使评估结论能够更有效地服务于保护管理,英国保护区评估会在最后环节结合分析内容,从边界优化、总体策略、分区建议等方面提出指引,作为地方规划管理部门发展规划编制和保护政策拟定的依据。

3.1 边界修订

在保护边界的划定与管理上,英国地方政府秉持灵活、务实的态度,根据保护区发展情况变化,对保护范围进行调整和修订,以使保护管理更具针对性。作为这一制度安排的技术支持,英国保护区评估需在历次报告中结合区内遗产对象保存的实际状态提出保护区边界的修订建议,根据边缘地段建筑、空间的保护需求与损毁情况,梳理需要增补或剔除的区域。《2012 年格拉斯哥历史中心区评估报告》调查了保护区1970 年以来的六次边界变更情况,并针对保护区2010—2012 年间的动态发展,修订了柯林斯路、皇家医院、皇后街车站等11 处区域的保护边界(图9),同时对每处修订进行了详细说明。

图9 格拉斯哥中心区边界变更调整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参考文献[8]绘制

3.2 总体策略

边界范围优化调整后,评估报告会进一步结合保护区整体的保护与发展状态从管理总则、遗产保护、更新控制、发展引导、环境整治、景观美化六方面提出保护区未来发展导引总体策略。具体包括保护区管理机制、遗产价值宣传、规划信息公示、社区关系治理、历史建筑修复利用、用地开发、商业店面设计指引、新增项目敏感性分析、公共场所环境整治等方面内容。格拉斯哥中心区评估报告在总体层面提出了“主动保护式”管理原则、规划资讯业主提示、街头涂鸦快速清除、街道照明改善、后巷环境整治等24 条发展策略,从总体层面为街区保护更新提供政策指引(图10)。

图10 格拉斯哥中心区评估保护发展总体策略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参考文献[8]绘制

3.3 分区建议

为增强导引策略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英国保护区评估会进一步根据总体策略的原则方向,结合不同风貌区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分区实施建议,将相关保护与发展要求落实到对应空间要素与遗产对象。在格拉斯哥中心区评估中,其报告针对五大典型风貌区提出了23 条分区实施建议。大教堂区强调区域环境品质提升、大教堂景观标志性维护、高街南段历史街景恢复;商业城片区注重“商业城保护资助计划”的延续、商业城街道格局保护与对景控制;克莱德河区将克莱德河生态保护与亲水岸线打造、阿尔伯特大桥维修和海关码头花园环境整治视为重点;布莱茨伍德区主要处理布莱茨伍德广场景观整治与“缝隙空间”开发;加内特山片区则关注低质量违章建筑拆除、建筑夜景照明规划、伦弗鲁(Renfrew)街与达尔豪西(Dalhousie)梯道场所环境整治等议题(图11)。

图11 格拉斯哥中心区评估保护发展政策分区建议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参考文献[8]绘制

4 特色经验与启示价值

综上,英国保护区评估在内容架构与操作方法上系统完善,其强调价值关联、重视特征提炼、关注变化影响、提倡保用平衡的目标导向(表2),对我国历史城镇、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管理与评估分析具有启示意义。

表2 英国保护区评估的特色分析与价值启示

资料来源:作者绘制

理念特色具体内容针对问题启示借鉴强调价值关联登录等级与价值等级关联 侧重物质空间分析与设计应对;缺乏价值保护的有效手段以物质空间为载体落实价值保护内容,建立两者的时空关联空间要素与价值内涵关联风貌区划与价值特征关联重视特征提炼形态肌理与建筑风貌特征提炼遗产资源地域特征挖掘不充分,标准化保护方法针对性不足针对特定地区凝练地域特征,完善必要分析手段场所空间与景观视线特征提炼依据特征分析制定保护修缮措施关注变化影响历史建筑与街景保护状态监测静态控制思维下缺乏对遗产资源变化情况的有效监测与评价手段关注、包容遗产地发展变化,依据影响评估制定弹性保护措施公共空间与设施使用情况监测依据监测结果制定动态保护策略提倡保用平衡遗产价值保护延续冻结保存方式忽视发展客观规律,加剧保护与发展矛盾保障价值重要性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允许遗产地的功能更新与品质提升遗产空间活化利用

4.1 强调价值关联

现代遗产保护强调整体性,注重遗产对象空间载体与价值内涵的关联,两者被视为相互影响作用的产物[13]。这一理念在英国保护区评估与保护管理中得到了系统贯彻,体现为三个方面:(1)遗产等级与价值等级关联。英国保护区评估与登陆管理以价值重要性为判别标准,按世界与民族价值、区域与本土价值、地方和一般性价值对各类遗产对象进行等级区分,并施以不同力度的保护管控;(2)景观载体与价值内涵关联。英国保护区评估与管理以价值内涵为线索,通过对区内遗产对象景观特征与价值内涵关系的梳理,建立形成“价值—要素—载体”的完整保护体系;(3)风貌区划与价值特征关联。英国保护将价值特征性作为风貌区划分的依据,将具有同类特征价值的空间载体划入相应特征风貌区,并以相应特征价值延续作为其景观控制与功能引导的管控目标。综上,传统历史街区保护方法聚焦遗产对象空间特征分析与设计应对,缺乏对保护对象价值重要性的深度分析,此方面英国保护区评估与管理注重遗产对象的价值挖掘、价值关联和价值延续的思路值得思考学习[14]

4.2 重视特征提炼

受地理、物候、人文等因素影响,城乡遗产对象具有显著的地域差异性。因此,对遗产对象的特征识别与提炼是帮助深刻理解、充分挖掘其资源价值,明确保护目标,制定针对性保护措施的前提基础[15]。在此方面,英国保护区评估、管理重视对保护对象景观形态特征的提炼,具体包括两方面内容:(1)形态肌理与建筑风貌特征提炼。将保护区地形地貌、街巷格局、地块肌理以及区内不同时期典型建筑的风貌特征作为其特色传承、价值展现的重要景观载体,强调通过沿革分析、类型学梳理等手段总结提炼其特征形态,作为保护管控依据;(2)场所空间与景观视线特征提炼。英国保护区保护强调主体游览体验与感受,特别对空间环境与景观视线系统进行评估分析,进而针对性地制定保护策略。相比之下,传统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标准化操作方法缺乏提炼遗产对象特征的有效分析手段,在保护指导的适应性方面,英国保护区评估的相关方法可供借鉴[16]

4.3 关注变化影响

在应对发展变化方面,英国保护区管理秉持动态性原则,正视并积极应对各种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并通过定期评估来监测保护区的变化情况:(1)历史建筑与街景风貌监测。从保存修缮情况、特征保持度、街景协调、高层建筑、商业店标规范性等方面监测评估历史建筑的保存状态与街景风貌变化情况,为相关遗产保护与街景修复工作提供依据;(2)公共空间与服务设施状态监测。从街道广场、公共建筑、公共设施的可达性与维护情况来评估公共空间的使用状态,并依据上述影响评估内容制定保护区发展引导策略[17]。上述评估内容与英国保护区管理以价值变化与影响评估为依据的动态发展许可机制相匹配,保障了保护区在价值重要性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实现适度的功能更新与必要的品质提升,反映出管理当局尊重客观发展规律的务实态度,值得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学习借鉴。

4.4 提倡保用平衡

历史文化街区在传统生产关系与特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物质空间形态与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存有结构性矛盾。如何协调上述矛盾,处理好各类遗产对象保护管理与开发利用的关系,是现代保护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18]。在此方面,英国保护区评估注重对区内各遗产资源保存与利用情况的调查分析,体现出“保用平衡”的价值导向:(1)遗产资源保护情况调查与管控措施,从建筑结构、历史材料、细部特征等方面评估保护区内历史资源的保存状态,提出相应修复与整改建议;(2)遗产空间利用情况调查与活化策略,通过建筑空置率、场所使用效率、活力度等指标测度保护区内建筑、场所的使用情况,并基于调查内容提出空置建筑使用优惠、缝隙空间再开发等以适应时代发展为目标的遗产空间活化激励措施。上述评估内容与措施方法对英国保护区遗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关键促进作用,在遗产对象平衡状态的判断与把控上值得国内历史街区保护管理参考。

5 结语

英国保护区登录、评估制度自确立以来,一直对该国历史城镇、街区、传统村落等群体性遗产对象的保护管理发挥着积极作用。目前,国内既有研究对英国保护区评估、管理制度体系的引介已较为系统,但在评估内容与操作方法层面尚无详实分析。本文以苏格兰“格拉斯哥历史中心”保护区评估为例,系统介绍了英国保护区评估在内容制定、操作方法、实践指导等方面的探索与特色,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其价值关联、特征挖掘、变化适应、保用平衡等前瞻性理念,以及处理保护对象传承与发展矛盾的包容性视角,以期为我国遗产保护评估与管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张杰. 英国保护区的发展与现状[J]. 北京规划建设, 2000(4): 16-18.

[2] 杨丽霞. 英国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制度发展简史(上)[J].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2011(4): 84-87.

[3] 胡赟, 尹瑾珩. 英国科文特花园保护区保护与更新模式研究[J]. 中国文化遗产, 2016(2): 50-57.

[4] 张松, 陈鹏. 英国城乡规划体系中的保护区评估与管理[J]. 城市建筑,2015(10): 28-31.

[5] 肖竞, 曹珂. 历史街区保护研究评述、技术方法与关键问题[J]. 城市规划学刊, 2017(3): 110-118.

[6] UK GOV. Civic Amenities Act[Z]. 1967.

[7] UK GOV. Planning (Listed Buildings and Conservation Area) Act[Z]. 1990.

[8] Glasgow City Council. Glasgow central conservation area appraisal[R]. 2012.

[9] 肖竞, 曹珂, 李和平. 城镇历史景观的演进规律与层积管理[J]. 城市发展研究, 2018, 25(3): 59-69.

[10] 肖竞, 李和平, 曹珂. 历史城镇“景观—文化”构成关系与作用机制研究[J]. 城市规划, 2016(12): 81-90.

[11] 芦原义信. 街道的美学[M]. 尹培桐, 译.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12] 凯文·林奇. 城市意象[M]. 方益萍, 何晓军, 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13] 肖竞, 曹珂. 基于景观“叙事语法”与“层积机制”的历史城镇保护方法研究[J]. 中国园林, 2016(6): 20-26.

[14] 张兵. 历史城镇整体保护中的“关联性”与“系统方法”——对“历史性城市景观”概念的观察和思考[J]. 城市规划, 2014, 38(增刊2): 42-48; 113.

[15] 阮仪三, 袁菲, 肖建莉. 对当前“重建古城”风潮的解读与建言[J]. 城市规划学刊, 2014(1): 14-17.

[16] 张松. 历史城区:从保护居民到被保护——城市文化基因的消亡[J].城市规划, 2013, 37(3): 89-92.

[17] 肖竞, 曹珂. 英国城市更新进程中历史环境保护的观念流变与制度解析[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9, 34(6): 9-17.

British Conservation Area Appraisal Methodology Introduction:Case Study of Glasgow Central Conservation Area Appraisal

Xiao Jing, Cao Ke

Abstract: The article analyzed the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and management procedures for the conservation area appraisal in Britain, and introduced the contents and operating methodologies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designation information, historical development, morphological analysis,architectural features, character areas, boundary amendments,enhancement advices. Based on these, it summarized “value cohesion, character refinement, impact monitoring, balance keeping” as the unique features of British conservation area appraisal methodology, which can be used for domestic heritage preservation and appraisal work in China.

Keywords: Conservation Area Appraisal; Glasgow Central;Appraisal Methodology; Value Cohesion;Character Refinement

重庆市技术创新社会民生类一般项目(cstc2018jscxmsybX032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1608063),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KJQN201800824)

作者: 肖竞,博士,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曹珂(通信作者),博士,重庆工商大学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讲师。ck8109@126.com

(本文编辑:顾春雪)

本文更多增强内容扫码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