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块与城市更新

刘鹏 丁凡

摘 要:本文为“地块与城市更新”专辑的导读。文章以具有多重内涵的地块要素为对象,旨在解析地块与城市更新的多维度关联,探索实现地块(格局)有机更新的路径。本文包括三部分。首先,厘清“地块”概念的多重内涵,将其归纳为三种主要属性,即作为城市形态的构成要素、作为土地的权属单元,以及作为土地利用的规划管控单元。其次,从影响机制、研究历程,以及我国有机更新的现实要求等方面论述了地块与城市更新关联研究的重要意义。最后介绍了专辑的内容构成,5 篇文章包括3 篇中文论文和2 篇英文论文的中译文,分别聚焦地块概念解析、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地块规划与管控、地块形态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以及差异性更新情景下的地块形态识别与评估等内容,涉及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地块形态、功能、产权和规划管控等问题,希望能推动我国的城市更新工作建立针对地块要素的多维度、精细化规划管控机制。

关键词:地块;城市更新;城市形态;产权;规划管控

1 地块概念的多重内涵

“地块”(plot)概念大量出现在城市规划的研究与实践中,并因使用语境的不同形成了多重内涵属性(表1)。总体来说,地块的属性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方面:作为城市形态的构成要素、作为土地的权属单元,以及作为土地利用的规划管控单元[3-4]。首先,康泽恩形态学派将街道、地块和建筑视为组构城镇平面的三大要素[5];地块格局(plot pattern)作为城镇发展演变过程中所形成的地块划分与排布形态,连同街道格局共同构成了约束城市建筑与用地功能更新演变的“形态框架”[6],对于建成空间形态塑造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其次,产权地块(parcel)在地籍管理中常表述为“宗地”(lot),虽然其边界抽象而不可见,却表征了城市的土地权属结构,它的生成和变化机制受到土地开发制度、城市发展政策、规划法规等制度的综合影响[7-8]。第三,很多国家的详细规划以规划地块(land-use unit 或zoning lot)为单元,来落实用地性质和开发强度,并对空间形态等要素进行管控,成为引导当代城市土地利用和建成空间形态塑造的制度工具。同时,规划地块作为一种规划控制范围界线,在不同管控情景下呈现多尺度特征,可以是产权地块的边界,(在我国的规划语境中)也可以是城市道路围合成的街区或街块(block)[9]。总之,地块概念在不同语境下具有显著不同的内涵属性,并表现为差异性的研究指向和管控内容。

表1 具有多重内涵的“地块”概念的中英文术语对照表

资料来源:作者绘制

2 地块与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作为一项综合系统工程,显性物质空间环境的演变同其背后的地块要素密不可分。差异化的城市更新背景和规划管控制度造就了地块在形态、功能、产权以及规划管控等方面的差异,进而对建成空间形态和效能特征等产生影响。例如:历史城市形态的形成和延续依赖于以产权地块为单元的小尺度、多主体、渐进式的土地开发与更新模式;当代控制性详规体系则通过设定地块划分规则,建立基于地块的规划条件,进而引导城市空间发展。

改革开放后,我国在1990 年代才开始建立土地市场,对基于产权地块的城市建设发展规律认知相对不足,相关规划管控经验积累也不充分。在当时增长导向的城市更新背景下,尽管建筑师和规划师对该问题有一定程度的探讨(如吴良镛先生的菊儿胡同改造),但总体上围绕地块要素与城市更新多维关联影响的探索仍相对较少。此外,城市更新的内涵与实践方式在不同时期也产生了变化。在当前基于存量的高质量城市发展背景下,城市更新强调精细化、小尺度、渐进式的有机更新方式。重视地块要素的规划与研究在多方面对持续推动城市更新工作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包括在形态方面促进城市风貌的保护传承,功能方面激发城市发展活力,治理方面调动利益主体参与;等等[10]。总之,解析地块与城市更新的多维度关联,探索实现地块(格局)的有机更新路径是当前极具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3 专辑内容构成与文章简介

本专辑以具有多重内涵的地块要素为对象,旨在探讨地块与城市更新的多维度关联。作为专辑的特邀编辑,笔者选取了5 篇学术论文,包括3 篇中文论文和2 篇英文论文的中译文,按照地块概念解析、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地块规划与管控、地块形态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以及差异性更新情景下的地块形态识别与评估等内容逐次展开,涉及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地块形态、功能、产权和规划管控等问题。

《地块、产权和行为》一文从城市形态视角系统论述了“地块”的概念和内涵,将地块概念解析为物质形态、土地利用单元、产权单元三重属性。它们代表城市形态的不同层面,表达了地块形态、产权以及使用和控制行为三者之间的多重关系,为深入探讨地块与城市更新的多维度关联奠定了理论基础。

《城市更新中的地块格局形态与产权管控——德国和美国案例的启示》针对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地块规划与管控方法展开讨论。作者梳理了我国存量更新时期两种典型的地块格局更新情景,即限定规模的地块格局重划和既有产权格局下的局部地块更新,分别引入类似情景下的德国(柏林)和美国(纽约)案例,探讨它们的地块格局形态和产权管控方法,并面向我国旧城有机更新提出地块格局管控建议。

《地块格局和城市经济活动——基于伦敦、阿姆斯特丹、斯德哥尔摩的地块类型与零售餐饮设施的关联分析》基于典型欧洲城市的实证研究,探讨了地块形态与城市功能和经济活动的关联性。通过聚类分析提取地块格局的形态类型,以地块的零售和餐饮活动的集中程度来衡量经济活动,使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地块类型与经济活动的关联特征。结果证明,伴随着城市的经济专业化过程,土地产权结构即地块格局也呈现出不断细分的趋势。

《基于量化城市形态研究的地块形态与生活便利度关联效应解析——以上海的新城为例》和《历史地段的多层级地块形态划分和空间效能评估——以南京老城南片区为例》围绕差异性更新情景下的地块形态识别与评估展开讨论。其中,前文聚焦新城更新,融合多源城市数据与量化城市形态研究方法,在量化解析生活便利度的基础上,从地块平面形态、地块利用、建筑肌理三个维度建立地块形态特征指标,探寻地块形态特征对生活便利度的影响。后文聚焦历史地段有机更新,整合历史地理学派和空间形态学派,建立多层级地块形态及空间效能评估方法框架,评价每个地块在历史信息的保留和延续以及社会经济活力的提升两方面所具备的空间效能,并提出历史地段有机更新策略。

本专辑论文是国内外学者关于地块与城市更新多维度关联研究的最新成果,兼顾了基于不同地块概念的研究,涵盖了地块形态、功能、产权、规划管控等方面的相关议题,空间上跨越了欧美典型城市以及我国的历史地段与新城区,显示出地块与城市更新关联研究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希望本专辑有助于学者和实践者厘清地块概念,尤其是认识到,除了土地利用属性,地块在空间形态、产权关系、经济活动以及规划管控等多元维度上也会对城市更新产生关键性影响,进而推动我国的城市更新工作建立针对地块要素的多维度、精细化规划管控机制,以有效应对有机更新背景下的土地开发要求转变。囿于时间和精力,文章中仍有不少观点还需继续深入思考,本专辑实为抛砖引玉,期待与同行商榷讨论。

感谢编辑部接受本专辑的组稿建议,华南理工大学周剑云教授对专辑文章的指导和辛勤付出,以及匿名审稿专家对专辑出版作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Landwatch Monterey County.Room enough: methodology: legal lots[EB/OL].(2002-09)[2024-09-01].https://landwatch.org/pages/publications02/roomenough/legal.html.

[2] Department of City Planning,The City of New York.Zoning Handbook(2018 edition)[R/OL].2018[2024-08-01].https://www.nyc.gov/site/planning/zoning/zh-2016.page.

[3] KROPF K.Plots,property and behaviour[J].Urban morphology,2018,22(1): 1-10.

[4] 刘鹏,丁凡.地块划分研究的源流、议题与展望[J].城市规划学刊,2022(4): 43-50.

[5] CONZEN M R G.Alnwick,northumberland: a study in town-plan analysis[M].2nd ed.London: Institute of British Geographers Publication,1969.

[6] 刘鹏,NEPPL M.中国历史城市的地块肌理保护研究:内涵、演变和策略[J].城市规划学刊,2020(5): 92-99.

[7] LI X,ZHANG Y.Combining the historico-geographical and configurational approaches to urban morphology: the historical transformations of Ludlow,UK and Chinatown,Singapore[J].Urban morphology,2021,25(1): 23-41.

[8] 刘铨.地块肌理——土地划分的形态学[J].建筑师,2018(1): 74-80.

[9] 叶宇,庄宇.新区空间形态与活力的演化假说:基于街道可达性、建筑密度和形态以及功能混合度的整合分析[J].国际城市规划,2017,32(2): 43-49.DOI: 10.22217/upi.2016.562.

[10] 丁凡,伍江.城市更新相关概念的演进及在当今的现实意义[J].城市规划学刊,2017(6): 87-95.

Plots and Urban Regeneration

LIU Peng,DING Fan

Abstract: As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special issue “Plots and Urban Rgenration”,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multifaceted term of “plot”,aiming to analyze the multidimens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lot and urban regeneration,and to explore organic regeneration methods for plot patterns.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main parts.Firstly,it clarifies the multifaceted connotations of the term “plot”,summarizing it into three main attributes,namely as an element of urban form,as a unit of land ownership,and as a unit of land use planning.Secondly,it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stud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ot and urban regener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influencing mechanisms,research history,and the practical requirements for organic regeneration in China.Finally,it introduces the content structure of the special issue,highlighting the selected five papres,including three papers in Chinese and two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s.These papres are organized around topics such as the analysis of the plot concept,planning and control of plot pattern in the context of urban regeneration,the impact of plot patterns on economic activities,and the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plot patterns under different renewal scenarios.The discussions involve issues related to the morphology,function,property rights,and planning control of plot patterns in the context of urban regeneration,with the aim of promot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a multidimensional,refined planning control mechanism for plot patterns in China’s urban regeneration efforts.

Keywords: Plot;Urban Regeneration;Urban Morphology;Property Right;Planning Control

文章编号:1673-9493(2024)06-0001-03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830/j.upi.2024.509

作者:刘鹏,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重点实验室,副教授。pengliucd@hotmail.com

丁凡(通信作者),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学术发展部副主任,助理教授。dingfan_2006@tongji.edu.c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2108041),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重点实验室课题(KJ-2023039),重庆市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创新支持计划项目(cx2023056),同济大学人文社科原创探索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2120230396)

(本文编辑:张祎娴)